《二、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如果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检查平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3、知道重力有大小,知道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不同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同,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4、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位置的不同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重垂线的应用和测量重力的活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和重力大小有具体的体验,并可以从活动中学习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面物体和月亮同样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介绍,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面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一致性,自然界的和谐性,破除对天体运动的神秘感,提高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和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初步观点。
二、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及物体的重心
三、教学难点
重力和重心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观察关于“瀑布”的一些图片,从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入问题。①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②观察“蹦极”、“苹果下落”、“航天飞机绕地球运动”、“月亮绕地球运行”等图片。上述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事例又说明了什么?总结: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二)开始新课1、重力的产生
f1)重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施物体:地球注意:②活中常把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②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方法测量:圆珠笔,橡皮擦,物理课本2、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生活中你感觉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所受的重力也越大吗?2)活动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实验数据处理:注意:如果比值不一,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从误差的角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3、重力的大小:Gmg,G重力(N),g98牛千克,g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粗略计算时取10Nkg)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通过演示课本图818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如何简捷地表示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