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f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大的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创建100家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创建100家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项目。培育1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培育100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建成10个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每年培训5万家中小企业,支持3万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服务。建设10个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制造示范平台,吸引10万家中小企业应用。建成50个以上的网络创新公共支撑平台。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中小企业普遍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自给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48%以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完善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控网,实现数据联网与共享。
(三)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工业化水平并举,加强产业间、地区间的相互配合,拓展信息化发展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2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应和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3面向产业,强化应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升级、企业信息化、节能降耗等重大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催生新技术新市场,形成覆盖现代产业体系各领域各环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体系。4突出重点,培植特色。结合实际,选择高增长性产业和优势产业,选择产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找准发展突破口,重点推进,突出特色,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三、珠江三角洲信息化和工业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