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包括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的氧化物、乙烯、硫化氢等。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有的植物对二氧化硫非常敏感,如空气中含硫量达0005ppm时,美国白松顶梢就会发生轻微枯死,针叶表面出现褪绿斑点,针叶尖端起初变为暗色,后呈棕色至褚红色。阔叶树受害的典型病状是自叶缘开始沿着侧脉向中脉伸展,在叶脉之间形成褪绿的花斑。如果二氧化硫的浓度过高时,则褪色斑很快变为褐色坏死斑。女贞、刺槐、垂柳、银桦、夹竹桃、桃、棕榈、法国梧桐等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很强。空气中伤害植物的氟化物以氟化氢、氟化硅为主。氟化物的毒性比二氧化硫
f大1020倍,但来源较少,因此危害不及二氧化硫。植物受氟化物毒害时,首先在叶先端或叶缘表现变色病斑,然后向下方或中央扩展。脉间的病斑坏死干枯后,可能脱落形成穿孔。叶上病健交界处常有一棕红色带纹。危害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悬铃木、加杨、银杏、松杉类树木对氟化物较敏感,而桃、女贞、垂柳、刺槐、油茶、油杉、夹竹桃、白栎、苹果等则抗性较强。5.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造成的植物病害硝酸盐、钾盐或酸性肥料、碱性肥料如果使用不当,常能产生类似病原菌引起的症状。如果天气干旱,使用过量的硝酸钠,植株顶叶会变褐,出现灼伤。除草剂使用不慎会使树木和灌木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阴凉潮湿的天气使用波尔多液和其他铜素杀菌剂时,有些植物叶面会发生灼伤或是出现斑点。栎、苹果和蔷薇属于最易产生药害的一类植物。温室生长的景天、长生草和某些多汁植物易受有机磷药物(如对硫磷)的危害。误用烟碱,会使百合叶出现灰色斑。三、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的病株在群体间发生比较集中,发病面积大而且均匀,没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发病时间比较一致,发病部位大致相同。如日灼病都发生在果、枝干的向阳面,除日灼、药害是局部病害外,通常植株表现在全株性发病,如缺素病、旱害、涝害等。1.症状观察对病株上发病部位,病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质地有无病症等外部症状,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而无病症,必要时可切取病组织表面消毒后,置于保温(2528℃)条件下诱发。如经2448小时仍无病症发生可初步确定该病不是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而属于非侵染性病害或病毒病害。2.显微镜检将新鲜或剥离表皮的病组织切片并加以染色处理。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病原物及病毒所致的组织病变(包括内含体),即可提出非侵染性病害的可能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