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已超过十年,在这十多年的探索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涌现出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导学案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同伴互助,共同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相处、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通过使用导学案和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但是在课改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导学案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无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依然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我校在进行对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探索,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小组合作学习也刚刚起步,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对合作学习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够清楚。经过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讨论,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方式存在优势,但如果没有具体可靠的操作方式,不足也就显而易见了,于是我们选择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小组合
f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内容问题1编写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学案。2分析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寻找对策,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中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4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5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一实践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