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刀具轨迹如图5中轨迹1所示,轨迹里面存在尖角,机床在尖角处突然变向容易而引起冲击。图5中轨迹2和轨迹3是通过平面铣方式生成的两种不同走刀方式的刀
f具轨迹。从这三种走刀轨迹可以看出,采用平面铣的刀具轨迹有更好的可控性,而且生成的程序更加平滑,没有尖角,因而不会引起机床的冲击,更好地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延长了机床的使用寿命。
图4典型线切割工件
图5线切割模块生成刀具轨迹
2.进口线切割机床数控编程我单位某进口线切割机床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适合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尺寸精度控制严格的零件。现以该机床的程序编制为例,介绍线切割程序编制一般步骤。前述生成的刀具轨迹是刀具在加工过程中所经过的一系列位置点的集合,称之为刀位,以一定格式和表述方法来记录这些刀位位置信息的文件称为刀位文件。在UG中,这些文件一般都以cls(cutterlocatio
source)文件格式保存,里面不仅记录了刀位的点位信息,同时还包含刀具信息以及进给、主轴转速等其他加工信息。刀位文件不能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要使数控机床识别这些刀位,就应该将其转变成机床能够识别的NC代码。图6为刀位文件转换成NC代码的流程图。其中后置处理文件包含两个,一个是以tcl结尾的文件,另外一个是以def结尾的文件。UG后处理中,通过这两个文件来定义机床类型以及在后置处理中生成NC代码的格式。通过后置处理编辑器POSTBUILDER创建和编辑上述两个文件,使其符合特定的机床规范。
f图6刀位文件后置处理流程图
21编程规范与后置处理
在编制该机床的后置处理器之前,首先要了解该机床的程序规范。该线切割机床的编程规范有如下一些特点,(1)程序开头以N作为序号,后面的数字从1往后以1逐步递增;(2)程序第一段以G00作为机床的定位点,此点必不可少,而且只能在一个程序中出现一次。然后再进行直线(G01)、圆弧(G02或者G03)等的插补;(3)程序中每一段都以分号“;”结束;(4)圆弧中心I、J值为从圆弧起点指向圆心的向量;(5)当整段程序运行完成以后,以M02完成该程序段。
22UG后处理编制
在了解了该机床的编程规范后,下面的工作就是按照该规范创建、编辑与之相应的后置处理文件。最后进入后置处理时,输入创建的后置处理文件,把刀位文件转换为该机床的NC代码。UG的后置处理文件编辑器POSTBUILDER主界面如图6所示,选择相应机床类型,然后根据规范编辑机床行程、程序序号以及程序结尾等相关内容,保存创建内容,POSTBUIL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