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从现在的中考语文来看,150分的卷面分,作文60分,学生考场作文发挥得好坏,决定着一份卷子的成败。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不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主观表述能力;不仅如此,经过九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大多相差无几,因此,临考写作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学生整场语文考试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抓好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语文教学发现:作文教学不能是孤立的、单纯的纸上谈兵,而应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训练过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有关初中三年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最重要的应是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态度,自有写作就出现了。改变学生的写作态度乃老生常谈,关键是如何改变?我经常会在日记上做文章。日记与作文间隔布置,一星期作文,一星期日记,且把重心放在日记上。写日记是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感觉,减少他们对作文的害怕心理。我经常打比方:日记是你买来的给朋友的最初的礼物,而作文则是经过包装后,准备送出的礼物。因此,怎么要生写好常见的日记,也是一门学问。在日记的要求上可以尽力放宽,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大胆自由地表达,但要生禁止或尽量少写班级琐事(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的“过度”期,也是个敏感期,很容易陷入情感的排斥心理,写班级琐事无形中会助长某些同学的“吹毛求疵”)。我则尽量每期日记必改,并一定会在日记本上或多或少地写写自己的观点或建议,不一定针对日记表达得好坏,更多是针对文中的内容,尽量肯定其中的亮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无形中会削减学生的畏惧心理:原来老师重视我的这篇文章,原来可以这样作“文”!如此的交流还会慢慢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老师也在不断的交流中、在潜移默化的指导下,转变学生写作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我还会充分利用文本。初中三年教学,我很少有专门的作文课,但几乎每节课我都会提到作文知识。因为我认为单纯的纸上谈兵用处不大,实践才是硬道理;再者,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从学习作者如何命题、如何开头,到如何构思、如何结尾等等,都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值得学生借鉴的、学习写作的最好内
f容。在不断的熏陶之下,学生不但会渐渐地喜欢上文本内容,还会改变态度:像作家如此创作,似乎写作也不太难!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课前几分钟也是我常利用的阵地。在课前四五分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