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作者:段增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山水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通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工建造,突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美学思想,不露痕迹地体现自然之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手法提升,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4、成熟期:公元960年1736年,两宋到清初时期。继隋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业经济稳步成长,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社会经济亦十分繁荣,然而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西方势力的侵入,封建社会趋于解体。而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
f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