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范本广州模式
摘要:本文获广东省通信协会青年论坛征文创新奖。介绍了以“政府推动、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运营”为特征的广州无线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从政治经济学等多角度分析了该模式成功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很有利于无线城市的推广。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基于此基础设施为、市民、企业、外来访客、政府机构提供多种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应用服务,从而提高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活动。对于无线城市的概念和最终目的这一点基本没有异议,但是无线城市从02年提出以来,就饱受人们的争议,争议不外乎采用的哪个技术标准不适宜于大面积推广、某个参与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某个参与合作这件事是白忙活等等,也就是主要集中与无线城市的的运营模式,所以模式的设计实质上成了无线城市成功的一个关键,这也是本届论坛为什么把这个题目设为一个正文内容的原因所在。本文就是要通过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模式是什么样子的。11月12日,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作为亚运会的十大免费服务项目之一,广州市即将推出无线城市免费服务,这将很好地向全世界展示广州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体现广州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这标志着广州市无线城市的成功,说明广州的无线城市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我们这里将之命名为“广州模式”。1、什么是无线城市的“广州模式”?我们用2010年6月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广州无线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来回答这个问题广州无线城市网络定位为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广州无线城市采用“政府推动、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兼顾民生与收益,构建政府和运营商共赢、公众受惠的运营模式,确保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看出这个模式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承认无线城市网络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就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这一点很重要。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其价值取向是“效率”,而政府作为一只“有形的手”,其价值取向应该是“公平”,这两只手互为补充,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香港的无线城市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已经运营3年多,其成功的关键一点就是遵循了这一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