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往哪里销,没有自己的销售系统,在全国的经销单位只有20多个。环宇集团破产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117个企业的大集团。这个集团是按行政手段控管的,既脱离企业发展的需要,又只是为了盲目求大、求全、求名,而不讲实效。该核心企业实行资产一体化,不是把资产用活、增值,而是劫富济贫,结果只要一家负债,每家都牵连。如1991年电视机厂刚刚有一点生机,就被集团抽走了400万元资金为集团其它企业还债,这种“平调”,使原来已如履薄冰的电视机厂更是雪上加霜,又为别人背上了包袱。集团内部运作不规范,内部结构变化频繁。1987年后机构每年一变或几变,从1987年到1991年的4年间进行了6次大调整,还不包括小调整。1991年后集团内又作了3次分与合的调整。电视机厂的厂长平均一年换一次,最长的为1年零7个月,最短的8个月,连中层干部还没有认识就下台了,而且,这些机构的调整,并没有把责、权、利理顺。责权利不清,厂长具体管企业,但没有权;公司总经理有权,但不直接管企业,企业不好运作。环宇集团最终于1995年7月宣告破产,1996年1月为宝石集团所收购。⑴环宇集团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⑵环宇集团破产的主要教训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3.关于“埃德塞尔”牌汽车的故事1957年,福特汽车公司着手生产一种新汽车,牌子叫“埃德塞尔”。为了激起公众对新汽车的爱好,在“埃德塞尔”实际问世之前一年就大肆进行广告宣传。根据福特公司一位高级经理所说,在第一年中,计划是生产20万辆。大约两年后,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宣布,它犯了一个代价昂贵的错误。在花了几乎2亿5000万美元进入市场后,“埃德塞尔”在问世两年内估计亏损2亿多美元。福特公司的战略是想利用“埃德塞尔”同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在中等价格的汽车市场进行竞争。在制造分别适合美国社会各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同类型的汽车方面,尤其是通用汽车公司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在福特公司决定从大众化车型转向生产比较昂贵的汽车时,福特公司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顾客给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很多理由可以说明“埃德塞尔”未能在汽车市场上取得立足点。其一是,“埃德塞尔”是在经济衰落时期中等价格汽车市场收缩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其二是,国外进口的经济型小汽车正开始赢得顾客的赞许;最后是“埃德塞尔”的车型和性能没有达到其他中等价格汽车的标准。“埃德塞尔”的总部竭尽全力地想出各种方法来防止全面的失败。他们把向经销商提供折价出售“埃德塞尔”的方法改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