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习惯于生产具有大马力发动机的又大又重的汽车。在一种使顾客所用车型一旦过时,便更新汽车的思想指导下,美国汽车制造商每年总给予所造的轿车一些表面装饰性的变化,目的是使新款式的轿车引人注意。正当美国汽车制造商致力于外形设计和增加销售额时,欧洲汽车生产商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包括采用前轮驱动盘式刹车,成套车身以及加油系统的改进。到了1970年,欧洲轿车出口量超过美国。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美国,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毫无防备。美国的顾客开始转向油耗低的欧洲车型以及日本的又小巧又经济的轿车。直到这时,底特律的轿车制造商才勉强动手制造小型轿车。但是他们的态度可从福特二世的评论中清楚地反映出来,他说:迷你型的汽车意味着迷你型的利润。70年代末期,美国顾客转向购买日本轿车的愈来愈多,这不仅因为日本轿车的经济性,更严重的是大多数购买者感到日本轿车的质量比美国造的轿车要好。于是,在惊慌状态中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寻求政府保护。在美国政府的授意和暗示下,日本在80年代早期“自愿”同意美国的进口限制。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限制给日本轿车制造商提供了在美国建厂造车以规避限制的动力。虽然起初只是在美国装配轿车,如今像本田、丰田和日产等都已在美国建立了轿车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和设计中心。事实上,在1990年本田已在美国生产出大多数由美国人所设计和建造的轿车。本田的高层管理者认为,在一个地方进行轿车所有的功能设计和制造更为有效,因为,这种方式使与轿车生产有关的每一个人更容易沟通。1990年,尽管日本人在美国开办的轿车工厂大多使用从日本进口的部件,但他们已能在美国造出比美国人自己制造的轿车更便宜的车子。据估计,在小型汽车方面,日本能比美国竞争对手的成本每辆低800美元左右。因此毫不奇怪,当时日本占据美国轿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8%~3O%,本田的轿车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轿车之一。1982年,日本轿车在美国制造只有10OO辆,到了1990年已超过了100万辆。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并不满足于在美国只占据小型车的市场,在90年代初期,他们向美国导入价位在4万美元左右的豪华车,与凯迪拉克、林肯以及宝马车进行竞争。本田甚至导入类似法拉利外观的赛车,售价超过6万美元。1992年,日本的汽车制造商把他们的目光放得更远。当欧共同体开始撤销贸易壁垒时,这既巨大又丰厚的欧洲汽车市场正同7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一样成为日本汽车公司进军的目标。通过以上实际,试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