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18分6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作为哲学名词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一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一旦量的变化超出这个界限原来的“度”就被破坏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由此看来“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比如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即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我们称之为“冰”加热到100℃即从液体转化为气体我们称之为“汽”只要温度保持在0℃到100℃之间那么水就会保持液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水”。这里的0℃和100℃也就是保持水的属性的度一旦
”也就是这个道理。从此出发人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所谓“过犹不及
们总结出“凡事有度”这样一种为人处事的学问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发展和变化往往有可能会突破原来量的限制引起质的变化。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人们所期望的。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性质的量的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而言“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而是包含着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审时度势能够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积极价值取向的行为艺术。
1下列词语中的“度”与“作为哲学名词的‘度’”中“度”的读音不相同
的一项是
A程度
B制度
C度过
D揣度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
如果量的变化超出这种界限原来的“度”就也被破坏事物就才会发生质的改变从
一旦
而所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
A一旦如果
B就也
C就才
D从而所以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过犹不及”一词的含意。
4结合文意简要解释“‘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这句话的意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素园虽然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设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B桑丘一声不吭递过去一块布心里暗暗感谢上帝没叫主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C对于书画家而言毛笔、墨瓶、宣纸以及文具全都是值得拥有的美好事物。
D他从主教家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得出来他已经摆脱完全从前的那种思想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