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9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C.在甲骨上刻文字
B.纺纱织布D.用石块修筑长城
2.(3分)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
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3.(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物质
D.
倾倒液体物质
4.(3分)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B.碳酸→水二氧化碳C.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D.镁氧气氧化镁
5.(3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空气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合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SO2、N2、NO2B.CO、CO2、NO2C.CO、CH4、SO2D.NO2、CO、SO2
6.(3分)如图,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f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7.(3分)“酒香不怕巷子深”与下列化学原理相关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B.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变化
D.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8.(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然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9.(3分)右图是某同学组装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对实验
结果不会造成影响的是()
A.弹簧夹没有夹紧B.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C.燃烧匙内盛放足量的红磷D.燃烧匙内盛放足量的木炭10.(3分)取4份等质量的KClO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KM
O4、M
O2和M
,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少量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表:
f组别




加入物质
无KM
O4M
O2M

产生氧气的质量g0
ml
m2
m3
不溶物的质量g
0
wl
w2
w3
已知ml>m2>m3,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残留不溶性物质的质量关系为w1>w2>w3
B.不加入其他物质时,KClO3未发生分解反应
C.KM
O4是KClO3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