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
,不读成cé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雷擂内呐属嘱日曰愉瑜昨诈吾语勿匆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五、自己练习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三段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生默读课文,思考。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第2页
f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