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乌沙镇明光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汇报
根据贵池区教育局的规划,我校于2011年3月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在区教育局、中心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明光小学小学位于龙干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我校现有323名学生,学生来源广,基本上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48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5左右,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我校“留守儿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347;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60;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53。“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f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袁海燕任组长、教导主任孙银安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1、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