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专题二十三
1.2015河北邯郸质检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可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和吸收氨气C.装置丙可用于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D.装置丁可分离CH3COOC2H4和饱和碳酸钠溶液解析:根据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可对其检验、收集、除杂、分离等有关问题做出判断。由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乙烯时往往会发生碳化,碳与浓硫酸又会反应生成SO2而混在乙烯中,同时乙醇易挥发,SO2和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装置甲不能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A错误;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导气管短进长出,B错误;氯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C错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静置分液即可分离,D正确。答案:D2.2015课标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A.B.C.
①中物质稀盐酸浓硝酸氯化铝溶液
②中物质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浓氢氧化钠溶液
预测②中的现象立即产生气泡产生红棕色气体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f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解析:稀盐酸滴入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NaOH优先发生反应,不会立即产生气泡,A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会产生红棕色气体,B项错误;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不会产生沉淀,C项错误;
+--
H2C2O4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
O4溶液褪色,D项正确。答案:D3.2015安徽理综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选项ABCD实验及现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结论反应中有NH3产生反应中有H2产生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
解析:NH4Cl溶液中存在平衡:NH4+H2ONH3H2O+H,镁条与H反应生成H2,同时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由弱酸性渐变为弱碱性,NH3H2O浓度变大,分解产生NH3,A、B、C项均合理;pH=86的NaHCO3溶液中存在HCO3CO23+H,Mg与H仍可反应产
--++
+
+
+
生H2,D项不合理。答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