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中国西部电影中自然景物美感的独特性
本文论述了自然景物在电影中的美学功用,分析了中国西部电影中自然景物美感的独特性。其表现是:高原苍茫,黄河奔腾;野山朴拙,民风淳厚;高粱乱舞,生命怒放;可可西里,无尽苍凉。显示出一种诗意的韵味,给人以震撼与回味。
标签:西部电影;自然景物;意境;美感;独特性
电影中的自然景物,既可以当做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性格形成的外因或背景来运用,也可以当做推动剧情发展,独立创造自身形象,发挥审美功能的主角来塑造。优秀的导演总能根据自己艺术创造的要求,对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剪裁,或者让它渲染主人公生存的环境气氛,或者用它揭示人物情感心理,或者将它作为银幕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银幕的主体,让它展示相对独立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探讨中国西部电影中自然景物的美感独特性。
一、自然景物在电影中的美学功用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欣赏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与哲思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孔孟等哲人就借山水进行人生之思。而之前的《诗经》早已做过生命之叹。中国传统艺术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佳作比比皆是;新兴的中国电影艺术,自然承传了这种优秀的艺术传统。比如《柳堡的故事》主要描写的是战争环境下,一位军人与一个农家女的爱情故事。影片通过对江南水乡优美风光的尽情渲染和描绘,为这段恋情灌注了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情调。影片从头至尾在优美的民歌小调中,向观众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色:那转动的和不转动的大风车和小风车,那为麦垛镶嵌着金边的晚霞,那小河岸边骑在水牛背上向远方走去的牧童,那摇曳多姿的柳树,那悠扬动听的牧歌,一幕幕田园风光和一曲曲古朴民歌,把影片营造的淡雅、隽永。
《早春二月》则通过描绘“小桥流水”式的江南风光,揭示人物内心的波澜,命运的变化,进而融铸一种情景交融的审美风格。影片中通往西村的桥头具有重要的审美创造意义,他就像音乐的主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强调着主题,又随着周围景色的变化,演出许多变奏。肖涧秋曾怀着不同的心境几次走上桥头,而每一次人物心境的变化都有相应的景物变迁作映衬:一次是肖涧秋从文嫂家出来,走上石桥,周围是一片银装素裹的雪景;第二次是当肖涧秋与采莲在石桥上对话,天边乌云滚动,疾风摇动树枝,骤雨击打着荷花池水面;第三次是肖涧秋从西村回来,闪动的树木上叠印出文嫂惊愕的脸……由此,同样一个石桥,三个不同的情境,与同一人物三种不同的心境相交融,造成了三种意境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