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深层加工策略。
1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2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2、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2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f25、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26、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2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9、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3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3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
f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3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3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7、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