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电源情况
水源:本矿目前生活及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奥陶系岩溶地下水,地表潜水井基本上全部报废。已施工奥陶系岩溶水源井9口,水平标高在45470m与51610m之间,单井供水量为2200~2800m3d,水质优良,基本能满足矿区内居民生活及工业用水。
电源:矿井电源来自集团供电公司110kV站。
f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
本井田由东向西、岩层从老到新。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下部夹泥质灰岩和含石膏的泥质角砾状灰岩,中下部岩溶发育,呈蜂窝状小溶洞相互连通,一般可见1~3层,洞内可见黄褐色沉淀物。本组岩溶发育,含水丰富,是矿区水源的重要取水层段。本组厚度约为17832m。(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以浅灰~深灰色致密性脆的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次为泥质灰岩,具方解石细脉。本组厚17704m~25413m,平均20796m,富水性弱于下马家沟组。(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以深灰色坚硬致密的厚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为主,砾石成分较复杂。在个别钻孔中见到顶部具薄层状黄铁矿,为本溪组沉积物。本组厚4279m~8613m,平均6838m。(四)、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灰岩侵蚀面之上,因受剥蚀面控制,厚度由0m~976m。平均786m。以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为一套以泥岩为主的泻湖海滩相沉积。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在井田东部边界外,有零星出露。(五)、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K1石英砂岩(相当于晋祠砂岩)底界或相当层位至K7砂岩底。与下伏本溪组成整合接触。由灰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煤层组成。属海陆交互相沉积。自下而上K2、K3、K5三层石灰岩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含煤10层,一般68层,可采2层(9、15号煤层)。本组厚7752m~11207m,平均9198m。在井田东部边界附近有零星出露。(六)、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K7砂岩底或相当层位的粉砂岩至K8砂岩底,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由灰白~灰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为滨岸过渡相沉积,含煤1~3层,其中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厚3945m~7308m,平均4983m。在成庄、段都、坪头一带有零星出露。(七)、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由灰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局部夹1~2层煤线及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