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再次体验这种快乐他们会设定更大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又会再一次发挥“延迟满足能力”。这样慢慢积累起经验的孩子,为了实现更高目标的那一瞬间,将会产生忍耐当下快乐的力量。“延迟满足能力”并不是与幸福相反的概念,而是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做出的投资。有一个词语叫做“马拉松运动员的疲劳点”maratho
ershigh。在跑完42195公里长的赛程的过程中,运动员们通常都会经历一个极度痛苦的状态。借用马拉松运动员们的话来说,在那个瞬间似乎想要放弃所有的一切。那时只想直接躺在跑道上,想要停下脚步随心所欲地喝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想干脆遭遇上交通事故而不得不放弃比赛。但如果超越了这样的时刻,他们就会再次产生信心和力量支持他们不断向前继续跑。这就是“马拉松运动员的疲劳点”如果能够坚持度过这极端艰苦的状况,。那么他们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赛程了。马拉松运动员为了感受跑完全程的快乐而克服当下艰苦状况的能力,正是一种延迟满足能力,是人生这个漫长的马拉松赛程上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1万小时定律
f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MalcolmGladwell在其著作《异类》Outliers当中提出了成功人士共有的“1万小时定律”。他主张虽然存在着能力非常出众的人,但他们并不仅靠能力获得成功,想要成功的话,“才能+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他通过几个事例,说明有才能的人想要获得成功的话就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心理学家安德斯艾瑞克森KA
dersEricsso
与两位同事一起在1990年发表了一项名为《才能论争的事例A》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些学习小提琴的学生,第一组是被看做“精英”的具有出众才华的学生,第二组是评价“不错”的一些学生,最后一组则是无法成为专业演奏家只梦想做个音乐教师的学生。研究团队将学生分成以上三组之后,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从你第一次拿起小提琴那瞬间直到现在为止,“你一共练习过多长的时间?”研究分析就以这个提问的回答为基础开始进行。三组学生大多都是在5岁前后开始学习小提琴的。这三组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小提琴的时候都会每周练习2至3个小时。但从8岁以后开始三组学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他们不同的演奏实力,他们练习演奏的时间长度也有所不同。精英组的学生在9岁时平均每周练习6个小时,10岁时12个小时,14岁时16个小时,练习的时间不断加长。而在明确设定目标的20岁前后,他们的练习时间就增加到了每周30小时以上。根据学生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