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百家争鸣课时自测人民版必修3
12015宜宾高二检测提出“恭而无礼则老,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
无礼则绞说话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选A。从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此思想家强调的是“礼”的重要性,这是孔子思想
的核心之一。
【补偿训练】2015漳州高二检测“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
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循序渐进
【解析】选B。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故选B。
2圣人云:“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观点,符
合以下哪个流派的观点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好静”“无事”“无欲”可知体现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
选A。
【特别提醒】道家主张顺应天意自然、顺应人性、自然而然地治理国家,以无为而达到有
为的目的,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下是消极的思想;而在封建王朝刚建立初期,
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
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解析】选B。“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法治是法家的主张,故选B。
【补偿训练】2015哈尔滨高二检测“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
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世异则事异”可知反映的是法家“事异则备变”的主张,故选
最新K12资料
fB。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材料二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材料三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二中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