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学习目标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重点: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
的基本历程。
乔夫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2.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曲折性。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2.经济改革
1农业改革
①措施: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②结果: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后来因为瞎指挥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
2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3.政治改革
1措施: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2结果: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赫鲁晓夫自身也陷入个人崇拜。
4.意义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5.结果
1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易错警示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废除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
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
革新者。
尚水作品
f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改革1内容: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调整,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2作用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②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③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后期改革1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2结果①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②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了困境。三、莫斯科落日1.经济改革1内容:制定“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2结果:改革难以奏效,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