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对策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一、激励的涵义与特征激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激励过程一般包括刺激、个体需要、行为、目标和反馈等基本要素,由需要未得到满足开始,到目标最终实现为止。激励要获得成功,必须以调动个体内在的动机力量为前提。在管理中,激励是激发或培养人的工作动机,促使人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增强行为努力的过程。也就是说,激励不仅是一个激发工作动机的过程,而且还可能是一个培养员工工作动机的过程。后者对工作绩效和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大作用。激励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激励的功能作用指向于组织目标,服务于组织目标,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其次,激励必须依赖或借助具体的方法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激励的实现或功能表达是通过有效地操作某些方法去激发员工对组织目标的兴趣、热情及智力和体力上的自觉投人。方法的可操作性及操作的有效性是激励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激励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再次,激励是一种人际互动行为。激励发生在上层管理
f者与下层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早期的管理学家把激励定义为“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情”正是体现了激励这一特点。最后,激励的行为主体是管理的承担者,即组织的领导和管理者。所以,激励活动表现出激励者的主观倾向性。二、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教师这里是指在高校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且具有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独立性和劳动成效的滞后性、群体性等特点,所以使得高校对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计量非常复杂,对劳动过程及其效果监督较困难同时由于高校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因此高校不能像企业那样以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享利润作为激励的措施。因此对高校教师这个群体如何进行激励已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难题。如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其中“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列为六个研究专题之一。可见,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是各国大学普遍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纷纷进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