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复旦传播学考研之路
考取复旦新闻学院对现在的我来说,是飞越鸡肋的最佳选择。永远都面临选择,是咽下鸡肋还是饿着肚子去等待美味鸡汤。我了解我自己,我受不了鸡肋,在国内二流的本科虽然可以保证成绩优异,但四年的鸡肋平台已经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所以,安心考研之前,我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绝然把鸡肋们都丢了放弃保研、放弃工作机会、放弃考公务员,等等。他们说,不给自己留条后路,你真傻。都是关心我的人,所以说我傻,我知道他们的意思其实是。也许吧。
以上就是我考研之前的心态总结,也就是why,为什么我要考复旦新院。不想花费太大篇幅来描述我的心情起落,因为我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人,只会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借鉴到考取复旦新院传播学的策略,所以,我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直接进入正题,以下是我的整体复习思路,如何在半年内把复旦新院拿下。
〓传播学专业课
1、研究真题:重中之重相信我,复旦新院出题的重复性很高。于是,真题就是所有考生都知道的重点。忽视真题的人是真正的。当然,这样的我曾经做过。暑假刚开始看第一遍专业课的时候,非常明显的感受就是抓不住重点,似懂非懂。看过真题之后,再反馈到书上的知识点,很快就能发现参考书目中常考的重点章节。
这点也许你已经明白,也已经在论坛上找到了一些零碎的真题。你现在已经知道该做什么,也就是what问题是how我下面的分析是大多数死读书的没有想到过的。
研究真题,其实就是抓重点,以不变应万变。那真题中重复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考前能够尽最大努力抓住的“不变”是什么?都是原题吗?
其实是考点。研究真题,也就是研究真题的出题思路,也就是抓住真题的考点,也就是抓住考试的重点。抓住真题的考点,比抓住真题更灵活。虽然参考书目每本各不相同,但常考的考点都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死考点和活考点。死考点也就是变动不大,就算变换出题方式,答题的大致思路也不会改变多少的考点。比如黄瑚那本新闻史的内容,相对而言就都是死考点,是我们最应该把握住的。同一个考点,会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方式来反复考察。例如邹韬奋,名词解释考过邹韬奋(1991)《大众生活》、(2007)、简答题2002年和2009年都考过他主编的“六刊一报”、论述题1993年考过他主编的《生活》周刊的历史与特色,2001年考过邹韬奋的办报活动。那是不是把这几个考点都准备好背牢了就OK?归纳类似死考点的出题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考点六七年会原封不动重复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