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家长学校召开一、二次家长会二是以班主任为主,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至多两次的家访活动三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请监护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批评教育四是班主任偶尔以电话方式与监护人进行联系。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联系,对学生在家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实际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题的研究加强班主任与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让监护人对学生在校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使监护人监管教育学生的意识逐渐增强,促使监护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增强班内民主管理气氛,分权到组责任共担,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该理论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寓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还要把家庭、社会的教育结合起来。集体动力理论。组内同学间的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积极表现成正相关。同时组内成员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集体表现为奖励、惩罚的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它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㈠研究的重点1、设计、使用《学生情况反馈书》并不断修改反馈书的内容,使之更符合实际。
f
2、制定、落实“班级小组竞争管理法”,并不断修改使之切实可行。㈡研究的难点1、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年龄小、自控力差、做事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反复等原因,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2、家庭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多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关心不够,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