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201504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D考点: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是政令不能尽出于朝廷,百姓也不能尽属于天子,因此采用县邑制度有助于加强中央的统治,如“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所以答案选D,而不选A、B、C。2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考点:皇帝制度。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可知,古代的避讳制度反映了皇权的至上性。所以答案选D。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A.元朝的行省制B.隋朝创立科举制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明朝内阁制【答案】C考点:唐三省六部制。依据所学秦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更多的是体现继承而不是创新;隋创立科举制是创新,没有体现继承;明废除丞相制度是除旧,也不是继承,所以A、B、D三项错误,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所以C项正确。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