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心态,这样会使幼儿对教师失去崇拜感,从而失去与幼儿进行亲近的机会。比如说丽丽找到老师“告状”说:“老师,贝贝说我长得胖,我很生气。”但是丽丽在告状之后没多久又会同贝贝一起玩耍。对丽丽的这种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告状行为的动机是寻求帮助,想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来制止贝贝的嘲笑。作为教师需要正确的看待这种行为,告诉丽丽:“你可以大胆的告诉贝贝你不喜欢这样嘲笑你,如果有下次不会再和她做好朋友了。”这样教师虽然没有插手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事情,但是通过对丽丽的鼓励,让丽丽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与好朋友之间的矛盾,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丽丽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是第一时间去老师那“告状”。2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告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能力上的限制,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只能够通过“告状”这样一行为进行发泄。如果幼儿在成长中具备了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其“告状”的行为就会减少,因此教师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甚至是消除幼儿的“告状”行为,就需要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进行感悟,培养其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动画视频的观看,观看之前,让幼儿注意对动画中人物进行了解,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然后观看完之后让幼儿对自己所喜欢的人物进行总结,这样幼儿就会进行判断和思考,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指导,从而让幼儿学会如何判断事物的好坏,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幼儿能够判断事物好坏也就不会时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也不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告状,更不会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产生嫉妒心理。3家长正确的引导幼儿都是家庭中的宝,许多家长为了让幼儿享受更好的生活,往往会什么事情都满足幼儿的要求,这样幼儿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在幼儿园内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找老师“告状”。因此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不能够一味的溺爱幼儿,而是要帮助其培养独立能力和交往能力,在生活中对幼儿也养家管教,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1)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幼儿接受别人的好心。(2)对真实的告状行为,立刻进行处理,保证幼儿的积极性,对欺负他人、胡乱告状的行为要立刻批评,绝不姑息。比如说幼儿在楼下玩耍时,有别的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从而产生“告状”行为时,家长可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