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踪检测三十
一、选择题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2015豫南九校联考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
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m只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3.2015潍坊联考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4.2015郑州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波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乙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B.甲曲线bc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fC.松线小卷蛾种群的数量波动受病毒等因素的调节D.在家禽养殖中,应适当减小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5.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6.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图中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f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