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2)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与排水结构设计;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6)附属设施设计。18路基宽度的概念: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技术等级高的公路,设有中间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等设施。19路基宽度的确定原则:须考虑占用土地及生态平衡问题,应尽可能少占农田、考虑填挖平衡以减少取土开挖、防止水土流失以维护生态平衡。20路基宽度的确定1)行车道:35375m,与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2)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3)中间带: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50m450m之间,特殊情况下可减至200m。中间带的宽度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护栏、防
f眩网、交叉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4)变速车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设爬坡车道,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5)爬坡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车站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变速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米。21路基高度:
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一般为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中心线标高之差;由于原地面不平整,因此还有边坡高度。22路基高度的确定:路基高度结合公路路线纵断面、排水及防
护措施确定,同时与路基临界高度结合;应使路肩边缘高出地面积水,并考虑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作用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高路堤及深路堑的判别标准以边坡高度为依据;沿河及受水浸淹路基的高度应大于:设计洪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05m。当路基高度不符合规定时,可采取降低水位、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措施。23路基边坡概念:用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Hb的形式表示,并取H1计算为1m(路堤)或1
(路堑)的形式表示边坡坡率。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及土石方量和施工难易程度;一般路基的边坡坡度应通过设计验算确定,也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进行采用。24高路堤及沿河浸水路堤:单独设计填石路堤:用大于25cm不易风化的石块砌筑,坡度可用11;陡坡填方可采用砌石护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