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品日益增多,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地域环境、经济发展和城乡的差别,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重城市轻农村、重传统轻创新、重多数轻少数、重标准轻均等,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形成强烈反差。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既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目标,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0条)。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党中央从顶层设计上发力,将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所以,文化馆必须将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在提高文化服务标准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均等化,尽快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短板”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最后一公里”题,这是时代赋予文化馆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二、文化馆标准化、均等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文化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也存在着如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各种保障机制不健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馆自身的发展。
第一,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就总体而言,文化馆已进入人员老化、队伍青黄不接时期,该退的都退下去了。一些年轻人基本没有接受正规文化艺术教育,缺乏群众文化理论指导,文化素质偏低,艺术修养不高,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能力不强,生搬硬套,服务不到位,群众不买账,群众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