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麦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随证加减: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12g、五味子10g、酸枣仁15g;善惊痰多者,加黄连10g;心血不足者,加当归25g、龙眼肉12g、白术10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5g、黄柏10g;心阳不振者,加龙骨10g、牡蛎10g、附子8g;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者,加茯苓158g、附子8g、白术10g;心血瘀阻者,加桃仁15g、红花10g、丹参20g、川芎15g;合并有高血压者,加钩藤2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五味子12g。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25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用量从625mgd开始,5~7d递增1次用药剂量,每次增至上次剂量的2倍,连续口服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治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消失;显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明显好转;有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两组心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次数比较,观察组(31617±11684)次,对照组(45356±132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但早在《内经》已有心悸症状的类似记载,如《素问痹论篇》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心悸的病位在心5。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6。《丹溪心法》指出:“责之虚与痰。”《伤寒明理论悸》曰:“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因而临床以益气滋阴、补血安神、复脉定悸治之。炙甘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第一百八十二条中用治于“脉结代,心动悸”的经典名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滋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子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诸药配伍,共奏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之功,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参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