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46
f缺点:氛围呆板,有些内容俗套,结论狭隘,形式大于内容。劣势:快速节奏难免评论的轻率,“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布尔迪尔)。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评论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2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一)处理原则1、效率原则因为新闻评论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观点,新闻评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为了了解事实。所以,如何处理事实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表明观点的问题。2、(文章结构)均衡原则如果一篇评论叙事过长,那么,在有限的篇幅内,评论的空间就会被压缩得过小。处理原则要求:精炼(二)新闻事实的处理方法1、文头叙事文头叙事除了一般的概括精简之外,要依据受众的接受语境尽可能少地叙述事实。一件新闻产生,大家都就此写作评论,又都难免叙事,因此就可能出现叙事的雷同问题。尽管评论的观点可能不同,但相同的叙事放在前头,就可能给读者造成雷同的错觉,乃至产生疲劳、逆反心理。2、文中叙事
56
f叙事不在文头,而在文中,实际上是把观点放在最前面。这种安排,主要是为了追求表达的效率。
因为事实的叙述如果过长,都压在文头,就会使受众不能及时看到作者的观点。
3、文尾叙事一般仅用于篇幅非常短小的评论。先阐明自己的一般观点,然后把新闻事实叙出。
4、文头、文中分散叙事这往往是因为叙事的内容或层次较多,为了不使叙事部分过长过重而分散开来的办法,实际上是在叙事中及时插入判断,变成叙事与判断交替推进的节奏。3社论时评化的意义:(1)、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使社论这样一种多年来已经濒临僵化的报
纸文体重新焕发出了生机。(2)、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3)、它使社论长期以来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因为社论每天都对具体的
新闻事件作出判断,社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固然使社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受到了动摇,但另一方面,也为人民群众批评社论,与报纸平等交流提供了空间。
(4)、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千报一题、抽象层面的议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66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