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一二三四五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节内容与必修三第1、2章内容相联系,同时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在教材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当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良好的载体。二学情分析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了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分析: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面对充满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三课程标准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能力目标: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求知精神、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教材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f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达到这个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突破方法: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
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
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五教学策略
a、针对达尔文实验回顾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小组合作交流制定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引导归纳实验设计方法和要点。b、詹森、拜尔、温特实验方法上迁移达尔文实验设计方法,判断其实验的巧妙之处;c.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以幻灯片展示图片、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