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指导点拨,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北京过春节的图片,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春节习俗知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人们欢渡春节的画面。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欣赏老北京春节的图片,那时候的北京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时
f间先后顺序,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意图:生动的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进春节特有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你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2默读课文,讨论北京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把有关的时间画出来,在这些时间段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写表格。3哪些日子的风俗写得详细?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详细写了什么;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一读,并做出批注。(学生分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意图:出示学习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和对话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三汇报交流,研讨重点同学们讨论得这么热烈,老师想知道你们讨论得怎么样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1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答后,然后到黑板
f板书)2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研读课文时再解决。)3北京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表格展示给大家?学生通过投影展示,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一目了然,哪些部分是详写的也一清二楚,即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是详写部分。4学生选自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