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是显示个性、吸引眼球的心理需求。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泛滥最要不得。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当然好,但时尚是不断更新的东西,哪里能永远找到这样的组合。人们寻找追求时尚的动机又是顽强的,所以常常会有丑的时尚问世。人的体貌上不存在物品崇拜中的问题。在这一范畴中美与稀缺牢固地结合,美不会被复制品冲击。人类对体貌之美的共识跨越了年龄、阶层和种族,存在于人类的基因之中,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人类牢固地保持为一个物种,意味着人类在极大比重上共享基因。如果各民族在体貌上拥有各自的审美,并且分歧越来越大,这将意味着各民族通婚的可能越来越小,人类最终将分裂成多个亚种。而人类在过去没有分裂出亚种,在全球化的今天就
2
f更无这种可能。这就意味着,作为两性交往媒介的审美,必定是跨越种族和文化的通货。节选自郑也夫《美感》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人类用美来形容的对象过于宽泛”现象的一项是()
A.一个美女、一朵鲜花、一块宝石、日出东海、月挂中天……虽然它们完全不是同一品性的东西,但都可以用“美”来表达,对其评价。B.人、物、景观,统统可以用美来形容,不仅中国人如此,其他诸多民族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如此。C.语言一产生,人类就急不可待地要用尚不充分的词汇表达不同感官的良好评价,于是,“美”以一当十。D.因为人类早期语言不够丰富,所以用“美”这个词表达多样感受,用“美”来指陈人与物,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2.下列关于“稀缺是美的要素之一”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美的要素是稀缺,这是人们在审美上的一个通则。B.美人不能复制,同美的物品相比,因可以保持其稀缺,从而稳定人们对美人之体貌的审美。C.稀缺不是美的充分条件,却是它的必要条件,将美的物品大量复制,这时物品就难于保持其审美上的地位。D.只要有需求,任何物品都可以大量复制,美的物品一旦大量复制,即使再好,泛滥了,就不美了。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如果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就好了,“美人”与“美物”的稀缺是相同的,这就显现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B.人的美感是复杂的,但各民族之间在美感上有着共通性,如果各民族在体貌上拥有各自的审美,各民族通婚的可能性就小。C.“专用钥匙”指和某个特定对象挂钩的词汇,“万能钥匙”指和多个对象挂钩的词汇,“美”是可以与多个对象挂钩的。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