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渡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
1
阅读题(70分)
f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