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外国文学作品选
《达尔杜弗》(法国)莫里哀
1、作者系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主要作品《太太学堂》《吝啬鬼》《堂璜》《愤世嫉俗》其创作基本遵守→当时盛行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
《贵人迷》
2、主要人物:达尔杜弗(骗子)、奥尔贡(傻子)、道丽娜
3、达尔杜弗形象现实针对性:把讽刺的矛头指入宗教人士“圣体会”。揭露教会活动伪善的本质。同时伪善也是上层社会中流行的恶习。
4、构思特点:主人公迟迟不上场(第三幕第二场);不写伪善者的成功,写他的失败。
怎样塑造达尔杜弗这一形象?
1、间接介绍,精中笔力,设置悬念。2、自我暴露3、自我表演,设置一系列戏剧性场景。
1)先从间接介绍入手,在层层深入地让人物作自我暴露,剥下伪装,露出本相。
剧本开场之后整整两幕,达尔杜弗没有上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把戏剧冲突的根源、主人公的基本情况和其他一些舞台表演必须让观众了解的事情都作了交代,以便在主人公上场之后,不再分散笔力,同时又可以造成一种悬念,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
2)为了让人物做充分的自我表演,作家设置了一系列极富戏剧性的情景。
这个剧本的特别之处,是它不写伪君子的成功而写他的失败(他的成功在人物出场之前已有交代),写他有本事转败为胜,嫁祸于人,从而刻画出一个大骗子的形象,使观众产生惊愕与畏惧的感情。
5、达尔杜弗的形象: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以牟取私利的伪君子,狠手辣,却能言善辩,相于应付。用伪善的手段骗取信任,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把卑鄙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
本性卑劣,心能曲解教义,
论述《达尔杜弗》的思想内容。
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达尔杜弗》是一部充满了战斗性的作品,喜剧的讽刺矛头直指向宗教人士。在当时法国,天主教被定为国教,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而教会的活动历来以伪善为特点。17世纪的法国,有所谓的“圣体会”,专门打着宗教慈善的外衣进行特务活动。当时的法国,伪善几乎是上层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恶习。莫里哀在剧本中通过达尔杜弗的形象,尖锐的批判了宗教的伪善、狠毒、狡诈,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剧本刚一上演,就遭到了宗教势力的反对,莫里哀为此与发动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才获得了剧本重新上演的机会。
by小鼠
f外国文学作品选
八、歌德《浮士德》(18-19世纪)(116-130)
1、歌德是18-19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歌德的创作时期分两个:
早期:狂飙突进运动,代表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