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解决办法学生自行观察图画,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设问切入正题:1、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新授1、生态系统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观察与思考:
f(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答:不能。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答:硅藻、栅藻、团藻,以及其他水草等。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3)池塘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答:鱼、虾、小甲壳动物、螃蟹以及其他一些浮游动物等等。思考:这些动物从同化作用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新陈代谢类型?答:异养型生物。因为它们不能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