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图解】
高考考点18
苏联的经济政策及改革
f【名师点拨】
f1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它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所有制形式: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
3苏联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及原因1不同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②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③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没有阶级分化,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阶级分化。2原因①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②社会历史进程不同。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苏联工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③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薄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4苏俄联农业政策的调整11917年,苏维埃政权没收皇室、寺院土地交给农民耕种。2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实行余粮收集制,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31921年,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固定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税后粮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27年之后,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农村发展长期滞后。5赫鲁晓夫改革,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民副业,扩大农业生产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f5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
①历史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发展。
②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③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
2启示
①改革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