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作者:徐儒德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22期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学校在开展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身心双健”作为培养目标。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培养路径,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提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对策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是非观、价值观尚未完善,心理自主调适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则有可能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路径,结合实际学情、教情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1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1结合新课改精神适当减负
随着家庭教育理念和经济条件的好转,很多家加大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补习班、特长班报得越来越多。学生在学校里要完成学习任务,回家之后还要赶场一样去参加学习,这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紧张、焦虑、烦躁、叛逆、压力增加等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表现则是不配合家长的安排,在学习上精力涣散,性格敏感,甚至有些孩子为了敷衍老师和家长还会说谎。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生活环境、成长环境进行了解,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不能以牺牲学生健康个性为代价,更不能揠苗助长,教师要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减负工作,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2
2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教育内容,而是要和小学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心理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培养工作落实到教学细节中,这样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培养效果。例如语文课上讲解《卧薪尝胆》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和挫折教育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面对逆境的信心和勇气,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数学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良好行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