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3万元,占更新改造投资额的02。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6099万元,占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的03。据文化主管部门的调查,2001年末全省文化演艺业资产总额达到106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为88亿元;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拥有净资产1831亿元,其中事业基金293亿元、固定基金1389亿元、专用基金116亿元。截止2002年底全省共有图书出版社10家,资产总额达到66亿元;音像电子出版社6家,总资产2223万元;全省共有报社101家,固定资产达到657亿元;全省共有期刊社183家,固定资产达到1亿元。2002年全省各类印刷企业6152家,年末资产总额达到597亿元。3.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增加,成为拉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强劲力量任何社会生产规模之所以能得以不断扩大都有赖于消费的不断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总体达到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也为文化产业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5691亿元,最终消费占到634。其中,城乡居民消费占到5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73和378,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分别为51和34,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需求的巨大作用。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人均47963元,中等以上收入户人均文化服务消费支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最高收入户人均达到103824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5916元,比上年增长58,在生活消费支出的份额占到10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f三、我省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虽然我省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文化”作为消费性事业来发展,只要一提起“文化”就是“投资”、就是“赔钱”。由于文化事业的“非产业观”,大家只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不重视它的经济效益。受此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际工作当中更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轻文化产业发展的倾向普遍存在;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忽视其经济效益和产业属性,以及对经济的渗透和辐射功能。因此,传统文化企业大多被视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经费自给率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积累有限,自我扩张能力差,导致机构分散,重复建设、效益低下,“小”、“散”、“乱”特征明显。加之,我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受到行政“条条”和“块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