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2)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了解简单的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Na2CO3等盐溶液酸碱性知识的再认识,感受对事物认知和知识掌握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兴趣;(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材分析“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内容,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和弱酸、弱碱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是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大背景下,对前两节所学的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情分析知识角度,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电解质的电离,已经初步掌握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原理。
f认知角度,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从现象到本质到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教师引导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练习法实验用品与教学设备1、实验仪器:玻璃棒、表面皿、pH试纸、标准比色卡、洗瓶、滤纸、烧杯2、实验药品: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CO3、CH3COONa、NH4Cl、Al2SO43、NaCl、KNO3六种溶液、蒸馏水、NaHCO3溶液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环节一:
展示魔术。创设情
境、激发
兴趣
环节二:提出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