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谈“趣”
东海一枭§§一、理趣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中将朋友分为四类:正派又有趣;正派而无趣;不正派而有趣;不正派又无趣(大意)。人而无趣,纵然各方面都好,也不招人喜欢,老枭有个朋友,一身正气一脸圣人,我虽很珍惜彼此的友谊,平时却怕来往。同理,诗而无趣,便如朋友太古板、美人无韵味,不可爱也。故老枭以为,诗,不论抒情言志谈禅说理,都要有趣才好,才有魅力、易感人。诗词之趣类型甚多,概乎言之,曰理趣、谐趣、奇趣、情趣、真趣、灵趣。先谈理趣。严羽名言: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将趣与理对立起来,片面了。情感与理性乃心理活动两种基本形式,诗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向显形,当然不能排除理性成分。唐诗重神韵,宋诗崇理性,后人每以此厚唐薄宋,是站不住脚的。老枭以为,诗不妨议论,不妨说
f理,只要说得有趣、讲得够味就好。袁枚《诗话卷三》:“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
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文选:‘寡欲罕所缺,理来
情无存’、唐人‘廉岂沽名具,忠故有时愚’。又,宋人:‘独
有玉堂人不寐,六箴将晓献宸旒’。亦皆理语,何尝非诗家上
乘?”。老袁的话我赞同,可惜所举之例太不高明。什么“寡欲罕所缺,理来情无存”、什么“廉岂沽名具,忠故有时愚”,无形象,无诗意,淡乎寡味,低劣之极!现在也有些评论家,只要见到说理的诗,不管有设有趣,一概归类为理趣诗,甚是可笑。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木自无私”,说江山花木似乎等待人们去欣赏,说明大然的无私和有情,形象可感,生动有趣,他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挑花逐水流”,提醒人们别象柳絮桃花一样经不起风浪的考验,见风使舵,均极富理趣。朱熹的《春日》,写春
f游,也充满理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沐浴在无边春色中,大自然处处饱含蓬勃的生机和生命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成了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朱熹的《泛舟》,也是一首说理诗: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多,此日中流自在行。诗借泛舟为例,让人去体会人生的某种哲理,比如,可以指读书,平日苦思不得,经过认真学习,忽然茅塞顿开。这类理趣诗例,宋人集子里特别多,不再举了(何必为古人扬名?),下面举贤不避亲,自荐大作吧:《杂感其一》:医头医脚费周章,复古求洋觅药方。
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