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
课标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目标”中曾多次提到“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x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直到1919年国民筹委会发布全国统一使用十二种标点符号。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认真学习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及其说明是不会使学生误用或乱写标点符号的,以令人啼笑皆非或曲解文义。
我们知道文章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不但包括着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而且也包括着标点符号的书
f写位置。然而,许多学生往往只注意断句时,应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却忽视了,或者说不知道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小学生甚至初中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特别是把标点符号中的点号写在一行的开头,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我们对这一问题作过多次纠正,但收效甚微。前些年我在甘沟中学任教,区教育局在对我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时,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作文周记中也发现并提出了这一问题,多次校正,但不尽人意,我想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细致,并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书写习惯有关。那么,我们学生为什么在作文中还会出现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呢?也许是出于习惯吧!这种“习惯”一定得改!
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有:1点号和标号不分;2点号的书写不知道占格的位置;3句号的书写空心点与实心点不分;4文中的点号一律用实心点;5不知道点号不能放在每一行的开头第一格;6当点号处在一行的最末无空格时不知道把点号放在这一行的格外紧贴这个字的右下角;7常用的几个标号不知占几个格;
f8破折号不知占几个格,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9省略号不知占几个格,不知写几个点,有的还写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