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D错误。故选B。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解析】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学习资料
f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故选D。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答案】D
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
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解析】A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正确;B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
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则所得溶液质量为
18gmol×1mol18g,则溶液的体积为
18gmol1mol09gmL
×103Lml20×102L,由第二
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