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只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便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2.“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4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道士陆修静406477年、僧人慧远(334416年)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7某思想家曾作《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A.庄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8.“眼珠子,鼻孔子,珠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珠子(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