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2.过程与方法: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死水》中的“三美”,感受诗歌的艺术美,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领会诗歌中蕴涵的爆发力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死水的象征意义。2、把握诗歌的意象,了解反讽手法。3、感知《死水》体现的“三美”。
讲授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预习《死水》、课文诵读、基础知识过关。2、搜集作者资料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各方面资料。
二、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学生回答。
三、闻一多先生及写作背景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
f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主线。他的诗风沉郁凝重,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三美”主张:音乐美:指音节和韵律的美;绘画美: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写作背景:
《死水》写于1925年。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1925年,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提前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四、整体感知
感:听音频,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悲愤)读:全班朗读全诗,读出悲愤之情。在读的过程中在找出这是怎样的一沟死水?(请学生回答直观感受:肮脏,绝望,死亡,死寂)
五、诗歌内容品析
1、第一部分:第一节。(体味作者饱含的情感:诗人愤激、绝望、厌恶、憎恨的情感)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