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开创近代中医教育新局面,创办中医专科学校。10现代医教研体系-⑴中医教育全国先后创办26所中医院校,多层次的高等教育;⑵理论研究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妇科“肾主生殖”、“产后多虚多瘀”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发挥;⑶诊治技术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疗效,探究机理;⑷中医走向世界,世界研究中医,关注中医妇科学。
女性解剖生理
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位置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形态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功能⑴主行月经,分泌带液;⑵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胞脉功能:把脏腑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即行月经和主胞胎。胞络功能: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功能。
f阴道产道子肠首见《诸病源候论》位置: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与西医解剖学一致。功能:⑴抵御外邪“自洁”作用;⑵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⑶阴阳交媾的器官;⑷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阴户四边产户:女性外阴。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玉门:阴道口及处女膜。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功能: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合阴阳的出入口;娩出胎儿的关口。
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天癸生理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月经生理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ml;经色:暗红;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