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设计机构: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作品类型:建筑设计项目类型:文化建筑图片类型:实景照片设计风格:现代风格所在地区:中国北京海淀区
摄影师:Ha
sSchlupp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髓、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它强调了中国文化过去的辉煌,且面向未来,这是一座可以宣告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建筑:环绕着中国图书宝藏“四库全书”的,是浩瀚无边的数字图书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它要为12000000多册藏书寻一处安身之所。尤根恩格尔(Jürge
E
gel)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必须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我们必须设计一座超越时代、同时
f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它必须引人瞩目,但又应该庄重内敛,不会使人忽略了图书馆内藏书的珍贵意义。”这是一座不去迎合周围火柴盒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作品。北京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但却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基调。因此,建筑师从北京古典公共建筑的经典构造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升起的基座和拾级而上的大型台阶,加上宏伟的柱形结构和“漂浮”的屋顶。建筑师以这种构造为基础,积极寻求具有当代特色的诠释方法。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视觉重点是屋顶的造型。建筑师经过苦心力作,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作品。总高度27米的建筑按照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部分:它包括一个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石的基座,用于珍藏历史经典作品;一个玻璃围合的全通透中间层,在南北两侧各有三个巨型支架支撑着屋顶,它不同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开敞的空间,代表着现在;还有一个“漂浮”的巨构金属屋顶,代表着数字化的未来。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座建筑上既相互对比又紧密结合。这座建筑就像是一件从古代和传统中蜕变而成的艺术品,虽然高高地飘离在古老和传统之上,但却又与它们相生相息,互不排斥。建筑的最上面两层是由钢结构和玻璃建造而成,它们是数字图书馆的所在,屋顶偏平的弧线造型与基座的立方体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尤根恩格尔(Jürge
E
gel)一语道破:“这是一个完美的共栖之所。”这座建筑的结构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最后实际建造时,屋顶部分的钢结构首先在地面搭建完成,然后在一天之内用电脑同步控制的液压技术把钢结构吊到16米高空进行定位安装。这堪称全世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