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8)《中国文化史》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源头填空题:1、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参与人类的生活。其次,对政治、意识形态等都要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2、东亚内陆文化圈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具有较完备的“隔绝机制”。问答题: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有哪些标志?近些年来,我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对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标志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农业的发展。早在一万年前,我国先民便进入了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基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主要是以原始灌溉和耒耜耕作相结合为其特征的。耕作技术的出现,说明在新文化和农业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土地进行整治,在翻整的土地上进行播种、中耕管理。早期的灌溉农业,一是窑井,二是开挖沟渠、引河和灌溉。这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明。水利灌溉事业和耒耜的耕种相结合,标志着我国古代农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产量的增加出现剩余物。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也随之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家畜饲养业是作为农业的付业而出现的。(2)青铜冶炼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的铜器,很可能在商代以前已经有了约两千年的发展史。(3)城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是文明形成的突出的标志。中国的城出现很早,它是不断随着中国文明的出现而兴起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宫殿遗址,规模较大。在河南登封县王城岗和淮阳县平粮台又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的城址,规模更大一些。解放前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城址恐怕也是属于这一时期的。这几个城址都有值得重视的传说背景。淮阳为大昊之都城,登封为禹都阳城,文献均有记载。偃师是西亳,或传为商之始都,或传为帝喾之都。(4)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了许多文字篆刻的符号,它们大都在陶器或陶片上。这些遗址的上限始于仰韶文化前期(BC5000),下限则止于史前时代末。其分布范围遍于全国。汉字同中国文化一样,是在一种独立的文化环境中积数千年之久而逐渐形成的。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从现存的材料来看,在中国文化圈内,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周。文字的发展只存在一个系统。文字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这同西方的文字、希腊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很不一样的。中国的文字从出现的时候起,就担负起了政治功能。一方面文是沟通天人的媒介,另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