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吴明全田懿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3期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者简介]吴明全(1968),男,四川平昌人,重庆科技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炉炼铁节能技术;田懿(1981),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庆401331)[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3041)[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5017902一、前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科技技术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就是要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从而使其具备必要的和急需的社会竞争力。2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助推力。科技创新活动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即科技创新活动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为保证。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则无从谈起。科技创新的需要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建设。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